没文化的麦琼方怎么能培养出20个清华北大生

大超

今天早上,从同学的朋友圈了解到麦琼方这位模范人物,她的善举真的是值得大家敬仰。敬仰过后,除了学习她的奉献精神外,还想探究一下她的教育之道。

2018082509310789.jpg

先看一下媒体报道的几个数字,她30多年间资助过87个孩子,有20个考上清华北大(清华11个,北大9个),九成考上了大学, 47人在国外工作学习。也就是说她资助过的孩子里,90%考上大学,20.7%上了清华北大,54%出了国。这个比例是很多重点中学都难以企及的,那“没文化”的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再来看一则报道,来自陕西的吴治保和妻子胡治爱是地道的农民,育有5个孩子(三子两女)。2015年6月,大儿子吴云峰(老大)顺利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小儿子吴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6月27日,吴大燕(老二)和吴青峰(老四)分别收到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小女儿吴改燕(老三)毕业于西安医学院,2017年7月,她开始备考,准备迈进清华或北大的校园。“没文化”的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孩子多

没错,就是孩子多,而且是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多,这是上面两则例子的共同点之一。“二胎”是不够的,得更多一些,而且年龄最好相差一两岁。这就是传帮带的好处,检验自己对某一个知识点是否掌握透彻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能给别人讲明白。由于父母没文化,三年级的哥哥只好给二年级的弟弟补课,哥哥为了给弟弟讲明白,就得自己彻底搞明白,不但复习了知识点,而且会有新的收获,想学习不好都难。

但是,每个人性格又不同,有时候哥哥是不愿意给弟弟讲课的,所以说“二胎”是不够的,如果再多几个,总有能聊到一起的。而且年龄都相仿,不存在代沟问题,学习上你追我赶、互相帮助,很容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家庭条件

从小有一个好的家庭条件,会给孩子以后的发展减轻不少负担。但是,这不是一个必要因素,有时候还会有相反的作用。成不了富二代,就努力成为富一代,但是真正成了富一代后,自己的孩子作为富二代是否还有自己的那份拼搏和执着?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

上面那两个例子里的孩子们,他们都是小时候生活在不富裕的家庭里,他们的父母没文化,但他们的父母有颗善良的心,有颗拼搏的心,有颗坚持的心。“知识改变命运”,他们的父母在不断激励着他们,他们才会在学习中不断突破,不断成长。

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今天周末,闲聊几句,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共同探讨。

有问题可在下方评论留言,或关注“大超小志”微信公众号留言。

标签: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麦琼方

留言评论

如需留言或评论,请在微信中打开此页面。